池某從來沒有公開過自己的投資回報率,實際上也從來沒有認真計算過自己的投資回報率。原因之一,池某正是魔術師所嘲笑那種連回報率都不會計的人;原因之二,池某只關心當前的投資部位是不是處於相對較優的位置,並不認為反映過去表現的成績表對現在、對將來的盈利表現會有什麼幫助。
說自己不懂計算投資回報率不是故作謙虛,是真的計唔掂條數。條數之所以難計,是因為池某不會守著一個倉位不動,而是以全部流動資產(包括新增儲蓄和波馬帳戶的變化)為基準,隨著市況的變化不斷做rebalance,幾個來回之後,就分不清其中有多少是原來倉位的增減,有多少是中途新增資金帶動的變化了。只能看到整體流動資產的波動,又因包含了新增儲蓄,不能算是投資回報了。就如一條河,雖然可以隨時量度其水位的高低,卻無法分得清上游哪條支流哪個水庫貢獻了多少水量。
如前所述,池某不認買中一次90000%回報的波、99倍的馬、N倍股,或者持有一個高增長的倉,就能令自己的身家暴漲,除非是每次都全倉或大注進出而又能獲能成功。回報率雖然重要,更關鍵的是注碼,90000%的回報聽起來很驚人,但只是$10一注的“雞仔注”,對身家的拉動微不足道。
要以投資帶動身家的增長,必須要在全副身家或至少全副流動資產的大框架下考慮注碼的分配。這就涉及到兩個不能不正視的問題:一是風險,二是增長速度。回報率可以高達90000%的“孖膽”顯然不符合第二點,不能算是好的投資目標:第一,其非常有限的彩池size限制了派彩的數額;第二,其遊戲規限令複式操作無法實行。
相比之下,賭馬的回報率雖然看起來低得多,而且在“啡綠格”黨的打劫下令每場的表現只是在微贏與微輸間徘徊,平均起來一場的回報率更是低得僅聊勝於無,但不要忘記,一個賽季有780多場馬,即使是低無可低的回報率,乘以780次方,結果也很可觀,這正是複式增長的力量,跑贏“孖膽”的回報額是輕而易舉的事。
當然,賭馬最大的問題是風險,令人很難放心地把全副身家押在這個遊戲上。於是,金融市場,或者股票,成了大多數人“瞓身”的選擇。但有利也有弊,股票的明顯不足,是無法像賭馬一樣進行高頻率的複式操作。
有人認為,以股息再投入就能實現複式增長。然而這種增長未免過於緩慢,因為多數股票一年只派兩次、甚至一次息,並不能解決操作頻率太低的問題。有少數股票一年派息四次,但每次股息不多,能否湊夠買多一手股票都成疑問。
也有人提出,可以把平時的儲蓄累積起來,到股市大跌時才一次過掃平貨。如果本身的倉位不大,儲蓄的數額佔相對較高的比例,此法是可行的。但當倉位去到一定規模時,此法亦無濟於事。試想一下,一個三五球的倉,跌三成帳面損失已達一球,靠一個月萬多兩萬元的儲蓄,能挽回多少呢?
故此,當身家增長到一定規模時,不能再停留在打工仔思維,仍然期待靠份糧、靠儲蓄或靠股息去維持、甚至拉動身家的增長,這種方法收效不大,而且會隨著規模的增長效果越來越微。就如一個氣球,偶然泵一下,或者輕力泵幾下,並不能令之持續脹大,必須保持泵氣的頻率和力度才能成功。
對一個股票倉位來說,類似Shannon's Daemon式的操作就能做到這樣的效果。特別是今年以來有波幅冇升幅這種市況,Shannon's Daemon式操作更是如魚得水。雖然每一次rebalance看起來對整體倉位拉動的幅度不太明顯,但重複幾次之後,複式效應顯現,就會被其驚人效果嚇一跳。
只要股市會上下波動,走勢不是呈一條直線上升,Shannon's Daemon式操作就一定能跑贏大市,每次波動之後回到原點,倉位都毫無懸念能創下新高。而且,即使遇上股災式暴跌的年份,損傷也不會很嚴重,不會出現身家突然縮水三五成的情況。須知道,長線回報率取決於各時段回報率的geometric mean,避免倉位出現重大損傷,是保障長線回報率的先決條件。
Shannon's Daemon式操作的效果已毫無疑問,剩下的只是那個老問題:股票與股票之間做rebalance好,還是股票與現金之間做rebalance好?看看能不能一步一步解開這道謎題吧。
延伸閱讀:
欲成贏家 先數身家
有波幅冇升幅,照樣贏到甩轆
一條公式走天涯
後記:
看到森而兄寫“52週新高”,池某本也想執口水尾寫一篇,事緣池某這個一直冇人“吼”的blog,最近瀏覽量倍增,屢創新高,只是池某開blog還不到52週,若以此為題,言過其實,只好作罷。
如果新增的瀏覽量是來看“孖膽”,池某還可以理解,但這輪湧進來的,卻是集中翻看神棍、港豬和投資心理學系列,真是百思不得其解。這時,友人傳來訊息,說池某的blog受到了某名家先生的“關照”。
池某當然不會對號入座,但連旁觀者都這樣認為,就奇怪了,池某平時基本上不看個股分析,名家的寶地起碼已有大半年沒去朝聖,難怪後知後覺,更搞不清楚到底是何處惹塵埃。只是池某一不需要瀏覽量拉廣告,二不需要什麼聲名身份招搖撞騙斂財,恕不言謝了。
這時又有IT人傳來一份鑑證報告,圖文並茂,從行文、用語、與眾不同的標點使用習慣,還有獨一無二又重重複複不自覺使用的錯terms和錯字,印證當日流竄於流星兄等多個blog撩事生非、挑撥離間的“藏頭露尾小太監”,與名家先生的blog,是出自同一人手筆。噢,又一次後知後覺了。
還有什麼是應該知道而不知道的?call在大埔工業邨返工的朋友出來問問先,朋友一口氣講了許多故事。嘟~~~(sorry,已經十幾年冇講過粗口),只怪自己再一次後知後覺,竟然把一個呃神騙鬼的blog一直link在“網誌清單”,貽害街坊,罪過!罪過!
//並不認為反映過去表現的成績表對現在、對將來的盈利表現會有什麼幫助。
回覆刪除我認為對於一個能長期盈利的策略而言,過去表現良好雖不是sufficient condition,卻必然是necessary condition,所以檢視過去成效是必要的。
//就分不清其中有多少是原來倉位的增減,有多少是中途新增資金帶動的變化了
竊以為魔術兄的基金計算法可解決,其便利之處在於資金出入的問題很易處理。池兄可設一個股票基金和一個賭馬基金,各自回報率各自計算,兩者之間的資金進出可以以「新增/注銷基金單位」處理。兩個基金其後可合併為一個「基基金」,呵呵,叫「綜合基金」,資金出入問題用同樣手法處理,這基金的表現便是池兄的整體回報率表現了。
另外,池兄的Shannon's Daemon式操作是根據指數升跌水平還是股票倉內的比例變化做買賣標準?
其實是因為已經很清楚Shannon's Daemon式操作的表現主要是與市況的波動幅度和波動頻率有關,過去的「成績表」和「回報率」,反映的只是市況的波動,而非自己的決策水平,故此就不太上心了。
刪除池某的Shannon's Daemon式操作是根據指數升跌水平作買賣的。日日望個市大起大落。哈哈。
二選其一的話, 我個人傾向股與股間的rebalance.
回覆刪除題外話: 近期不少blog友的文章都要讀者估一些東西, 不如池兄下一個blog文把大埔工業邨返工的朋友所說的東西, 以故事形式寫出, 讓讀者們過癮一下. 比小弟所寫的, 有關烏克蘭或個股的廢文, 有意義得多, 呵呵.
1.股與股好?未必。
刪除2.池某並非當事人,很難寫得出那些有血有淚的故事。目前意欲不大。
"近期不少blog友的文章都要讀者估一些東西"~
刪除呵我都算係始作俑者=P
池兄開blog沒多久,便咁受大家歡迎,難怪會招人妒忌。如果"小太監"再出現的話,放心我們都會好好招待他的!
不是股與股比較好, 只是股與股rebalance比較合適小弟而已. 我認為所有操作手法, 只要運用得宜, 都可以穫利的. :)
刪除(題外話: 估計某人睇完此blog文後, 根據他的為人器量, 而家真係激死)
Cherry:
刪除多謝你咁豪氣,有女中豪傑之風。
池某個blog只係一個小小私人園地,得閒先寫下,沒有刻意經營,人氣很一般,妒忌是沒理由的。
Joseph:
刪除不會啦,池某個blog冇乜人睇。不過好肯定佢有睇過70後兄果篇。
你講新account? 佢真身咁出名應唔會來睇我喎。以前更加從未留言。
刪除舊account。
刪除70後兄你人氣旺,在blog界交遊廣闊,言行舉止又夠霸氣,佢邊敢招惹你。
大埔工業邨,哈哈哈。
回覆刪除咁多人一殼眼淚,你仲笑得出?
刪除你情我願,願賭服輸。
刪除你你你...你不負責任,枉咁多讀者信晒你。
刪除"類似Shannon's Daemon式的操作就能做到這樣的效果。"
回覆刪除我MISS 左你上一篇講Shannon's Daemon,好彩你呢篇提番!!
個人經驗, 當個倉一大, 就乜都唔敢做. 有高單位數回報已算萬幸.
提醒一句,原版的Shannon's Daemon不切實際,是不能照搬來用的。一定要打造一個啱自己的版本先好用。
刪除下一篇不如寫 !應該又會引來一批求 Excel 的人!呵呵!
回覆刪除如同坊
下一篇不如寫 [一條應用 Shannon's Daemon 的炒股方程式] !應該又會引來一批求 Excel 的人!呵呵!
刪除如同坊
新.Excel股神?
刪除不需要excel啦,呢篇已解釋得頗詳細。
刪除http://poolshunter.blogspot.hk/2015/09/blog-post_6.html
我計回報係用來assess每個唔同投資主題的效益.
回覆刪除又, 我係全副身家來做資產配置, 以固定的比例來做Shannon's Daemon rebalancing,先在asset class level 以各自比例 rebalance 一次, 然後每個asset class 裡面的投資組合內的股票又以各自比例rebalance 一次, 現金帳戶做暫存資金池.
至於如何計算比例? 主要都是先 on demand basis (例如收息組合用來(帳面上)「供樓/找卡數」), 然後就係以各自主題定義(例如生活基金以比重定義), 再之後就係平均分配.
//以固定的比例來做Shannon's Daemon rebalancing
刪除最大的分別,池某是以不固定比例做的,以便食盡小小波幅。
不過魔師兄的資產結咁複雜,用浮動比例就難計了。而且無法rebalancing得太頻密,否則比佣金都比到傻左。
//股票的明顯不足,是無法像賭馬一樣進行高頻率的複式操作。
回覆刪除有點不明白想請教。1000隻股票等於有1000張賭枱, 一年有250個交易日,這樣想的話,一年有250,000鋪可以以「賭」,應該也有空間進行高頻率複式操作? 但能否找到有正期望值的策略則是後話了。
首先是交易成本, 二是流通量
刪除所以高頻操作響期貨市場同美國的股票市場是行得通
對, 其實賭馬隱含的交易成本不會比股票低,所以要請教池兄:P
刪除賭馬的交易成本幾乎全部都是抽稅(香港計), 而且賭馬只有buy side(香港計)成本; 但股票有buy/sell的成本, 仲有差價成本。
刪除//應該也有空間進行高頻率複式操作?
刪除散戶兄說得對,James Simons的Medallion等基金和很多大行的高頻交易部門就是做這樣的操作。不過怎樣找+EV、如何控制交易成本,特別是一秒鐘之內完成幾十個交易的技術,就不是我們這些小散戶力所能及的了。
雖然我睇左Fortune's Formula(仲要不只一次), 但完全冇留意到Shannon's Daemon rebalancing。
回覆刪除池兄一講, 我先諗起原來自己近年就係用呢個方法管理個MPF組合, 當然比例同內容有分別(如將債券基金取代現金)。
眼見身邊唔少朋友對自己份MPF漠不關心都替佢地可惜, 因為佢地從來唔當MPF係資產一部分(對我而言係最重要部分), 其實只需要每個月(甚至係每季)做一次調整就可以, 但係好少朋友會咁做
Shannon's Daemon是Claude Shannon在MIT教投資提出的怪論。
刪除Claude Shannon喎,佢o既理論唔重視唔通重視坊間財演的三幅被?
小弟都好耐冇睇財經「專欄」同「打電話問number」節目, 與其浪費時間睇垃圾, 不如睇某些真才實學的文章同書本。
刪除不錯。正人行正路。
刪除見近來多討論假值股神,少了上來,專心做「新EXCEL股棍」,錯過了很多精彩的討論。
回覆刪除那個法國名家小太監的文章有沒有LINK,我很想拜讀名家手筆。
另外,沒留意池兄的網誌清單,那個「呃神騙鬼的blog」是誰?有沒有甚麼貼士?是那個投資工廈的那個?
Ivan兄所估的應該不是大家所說的「小太監」。
刪除貼士在70後兄的blog。
http://hk70s.blogspot.hk/2016/07/blog-ver2-cherry.html
睇完我應該知邊個,小太監、ROBOTMAN我都知邊個,以前都有交過手。但BLOG文最尾談及那個BLOG我就不知道......
刪除池某係blog界新丁,70後兄所談及的傳奇人物池某多數都唔知係邊個。
刪除William benter 2500場投注40倍回報賺1億。。算起來每場只有0.15%利潤..顧博士年賺2500萬。。。。。計起來他們都是每年在馬場賺2000多萬的人。。。。關鍵就是他們的賭本滚大到多少便不再加碼。。。當個倉去到1000..或2000萬以上仍能按kelly 計算注碼嗎。。一隻win 如下注幾十萬肯定影響賠率也必令自己回報大大降低甚至變負回報。。。但如每場馬不是投注數十萬起又沒可能年賺2500萬吧???
回覆刪除提示:佢地(包括池兄)一場馬唔只買一隻馬的
刪除https://poolshunter.blogspot.hk/2015/09/blog-post_19.html
刪除像你excel 例子1000本有1隻馬便下430元。。。。如1000萬本呢。。。430萬win ..?
刪除據說William benter早期(未有回扣的年代)每注只會買5000元,確定自己的注碼沒有明顯打郁賠率後,才會落第二注。
刪除有了回扣之後,現在很有人會把唔應該買1萬元的都買夠1萬元,而且個個幾乎在同一時段出手,才有咁瘋狂的啡綠格。
聽講(真係聽講)本馬季在馬方面馬會是蝕錢的。
刪除原因留待各位自行想像
有內幕料爆?
刪除好快就會知道答案,因為就快會公佈全年業績
刪除今朝即刻去馬會睇番舊年年報
刪除舊年賽馬項目扣除稅項、彩金及回扣賺45億, 你信會蝕? 我就唔信喇
http://corporate.hkjc.com/corporate/common/chinese/images/operation/HKJC_AR15_Full.pdf
(pdf page 256)
哈哈,小弟位於食物鍊最低層,只是無意聽到對上一格的閒談時出現過這類字眼。
刪除當是小弟聽錯吧
可能這樣做會是很煩, 但聽到任何消息時, 就先找辦法去求證。例如今次例子, 其實只要去馬會網站一查, 大概就知道可信性。
刪除發掘資訊最後的得益者是自己, 因為在尋找途中的得著往往比結果多
瘋狂的啡綠格真係好攞膽,買中嗰格但成場馬可能要輸返轉頭,我宜家都考慮係咪要等到仲有兩三隻馬未入閘先計同落飛,不過我落注手腳慢。
刪除作用不大,馬會網的賠率滯後。通常開左閘先發現變化更大。
刪除顏色卡專用網的賠率更新好像是會快一點點的,這也是上次問了大家有沒有顏色卡的其中一個原因
刪除只是五十步與一百步的差別,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
刪除賠率更新遲緩是牽涉整個投注系統運作的歷史問題, 基本上是沒有解決辦法。 馬場內的電算機已經是最快更新, 但也只會比在家中快一點。 馬會角度亦沒有必要去解決, 因為最重要是投注系統內的時鐘準確。
刪除其實我看網上投注的賠率更新比mytv還要慢...
刪除網上賠率更新慢, 除了馬會問題, 亦有可能是互聯網供應商為節省流量用了proxy server, 導致用戶未能取得最新資料。
刪除我自己都曾經嘗試過, 如果快速多次reload賠率更新時間及數據會倒退, 成因就是proxy server
顏色卡是甚麼,,我剛收到馬會信說我可申請甚麼入場會員卡。。。我覺得入閘落飛代表職業集團已越來越多,,,最終會否導致優勢已接近零甚至負值。。。0·15%是否仍存在還能確認嗎.?
刪除http://www.priority.hkjc.com/chinese/help.aspx
刪除年報出左。。。原來馬冇蝕,係馬會蝕錢。。。
刪除你D風都收得幾準
刪除神經兄我之前看過你的回覆。。有個問題想私下請教你的。。有沒email..因這問題你也說過不想公開的。。
回覆刪除其實我也忘記了說過甚麼,可以先發問,或者其他朋友也懂得回答
刪除其實在很久池生一篇關於馬的文章內。。你有提過本地馬也有方法有優勢。。但你說不想公開斷人米路。。我也用了某方案。。只是想知你說的是否也是我用的同1策略。。所以也不想在這公開問。。
刪除我指的是場外彩池, 不知道是否和你所用的也一樣
刪除場外彩池是甚麼, 懂的就會懂
刪除我不懂。呵呵。
刪除我想池兄會利用的數字的來源,也是從「場外彩池」抄過來的吧
刪除沒有呢,互聯網年代,場內場外差別會很大嗎?
刪除就是存在一群時代定了格的人,才能找到edge的吧
刪除這話有點玄呢。
刪除場外投注重點是早場內一步知道邊隻落飛
刪除對於投資歸本方法, 通常有二:一為累積股息=投資成本, 這個方法較慢, 就算買中十厘息股也需要10年時間, 另一方法例如某股在$5 貫入200股, 投資$1000元, 升了1倍後套出1半, 餘下便是零成本, 池兄對投資歸本, 壯大投資規模及回報有何現解?
回覆刪除兄台所說的兩種方法都不算是好的「泵」,特別是零成本之說更是無稽,請參閱魔術師的blog,他有一句很形像的比喻:弱水三千,如何取回原來的一瓢?而且,套回本金後,與池某文章裡所說的「要在全副身家或至少全副流動資產的大框架下考慮注碼的分配」也不符了。
刪除要壯大資產規模,池某認為最可靠的方法是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食盡客觀環境提供的edge,大進大出,頻密進出。(注意要有相對應的市況才能這樣做,不能為買而買,為賣而賣。)
有興趣者請參閱舊文(不過唔好留言呀吓!):
刪除被動收入股息零成本乜乜乜
池兄所以甚是,小的複式增長都可以帶來可觀既利潤,簡單來說就是積少成多,從前太心急獲取利潤很多時都弄巧反拙,看了你的blog真是獲益良多。
回覆刪除複式增長不止是積少成多,最神奇之處是多番操作後,即使是很小的百分比,也會變成當相大的數額。
刪除池兄,那Kelly 算式算不算是複式增長的其中一個方法?但當增長到一定程度後即使百分之二十可能也是一筆不少的數目,投注時膽子可能會變小,那怎麼避免這種情況?
刪除所以在賭馬這種可能輸掉全部賭注的賭局一般不會使用1個kelly,會用0.5、0.2,甚至0.1。
刪除其實之前說過每場0.15%回報已不錯?那100萬本一凱理每場賺1500元左右。。。但以multi kelly下注已可能一場下注60萬以上。。一隻獨贏下注40萬以上。。。這樣月入也只10萬左右。。。但要做到顧教授年收入2500萬照道理本金還是需要千萬計
刪除每場0.15%回報應該係指平均數而言
刪除教授以攻連贏為主,收益率唔止咁低,連贏瓣數多,倍數高,平均到每瓣應該唔需要太大注碼。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