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把“舊居”清理掉,還好文章的數量不多,值得留下的更不多,重看過去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也挺有意思,不捨得扔掉的,搬過來就是了。
以下文章從“舊居”搬過來,原文發表於2014年1月3日 :
“賭博與投資的唯一區別就是形象問題。形象好的下注行為叫投資,形象不好的下注行為被稱為賭博。”
點出賭博和投資沒有本質區別的人叫John Larry
Kelly。前文提到的Kelly criterion──可以使特定賭局中資本長期增長率最大化的公式,就是Kelly於1956年發表在《貝爾系統技術期刊》的傑作。Kelly原本將論文標題定為《信息論與賭博》,但公司高層因對形象與道德問題的顧慮,建議他把論文標題改成《對信息傳輸速率的重新詮釋》(A New Interpretation of Information Rate)才發表。
形象問題真是害人。
我們的父母輩和師長輩,大多數都是勤勞善良的老實人。自小他們就教導我們不要賭博,不要投機,求學時要認真念書,在職時要勤奮工作,累積人生的資本。他們也以身作則,勤勤懇懇上班,精打細算持家,以最保守、自以為最安全的方式投資理財,為家人的一個“安樂窩”而奮鬥。
結果,被地產霸權壓榨掉大半人生樂趣的是他們,跑去買雷曼債券的也是他們。
可怕的是,當我們這一輩逐漸為人父母、為人師長了,這種傳統依舊,連最難以啓齒的性教育都已經列入小學課程了,因要顧及形象和道德,賭、投機、風險,仍然是個禁忌,難登大雅之堂。
於是,一代接一代,少數的不顧形象的豺狼變成更精於捕獵的豺狼,大多數的要顧及形象的羔羊變成更馴良更聽天由命的羔羊,社會更分化,貧富更懸殊。
羔羊們進入社會才會發現,他們認真念書得到的學歷並不是找工作的保證,他們勤奮工作也不是飯碗的保證;他們才會發現自己存款增加的速度遠遠追不上“安樂窩”所需。當他們以為找到了加快資本累積的途徑時,那往往卻是個陷阱,成了豺狼的獵物。
他們這個時候才會發現,人生的資本只是泥碼,不經過一個博奕過程,無法兌現,能兌現多少,還要看博奕的結果;他們這個時候才會發現,升學、選科、轉工、置業,人生的每一個決定都是賭博,不能選擇不賭,不賭就是輸。
還好,我們還能選擇怎樣賭。
==============================================
補充於2015年9月12日 :
常言道,“十賭九輸”。實際的情況還真是這樣,年前一個針對賭博網站的頗大型的調查顯示,能在網上賭場取得盈利的賭徒,約有11%左右。
11%的成功率屬於高還是低?我們不妨比較一下這些數字:每年小學生考上Band 1頭中學的有百分之幾?每年能成功考到AO的畢業生有百分之幾?一家公司的Trainee最後能升上主任的有百分之幾?主任能升到經理的有百分之幾?
在人生的求學和工作生涯中,很多的成功機會率都遠低於10%,但我們的師長卻不斷鞭策我們要勤奮讀書努力工作,為這些微乎其微的成功率爭到頭崩額裂。而面對高達11%成功率的賭博,卻只有絕無討價還價餘地的一句:遠離賭博!
這是哪門子邏輯?
如果說賭有風險,人生的哪個選擇沒有風險?面對風險,最積極的做法是認識它、防備它、戰勝它。而不是逃避、逃避、再逃避。今日避開不談,明日避開不說,避無可避之日,就是自吞苦果之時。香港的金融市場、馬場,甚至現在中國A股市場,都成了外國人的提款機,是外國人特別聰明嗎?
《大秦帝國》所描述古代中國人的原生精神是“凡有血氣,皆有爭心”,中國近代所頌揚也是“亮劍精神”,然而,面對最直接的智力博奕,現今整個社會奉行的只有“鴕鳥精神”,何其滑稽哉!
所以我們的這一輩投資時最好唔好俾賤身邊人知,否則會被誤認為是會食人的豹狼。
回覆刪除塘人兄披上羊皮就得了。哈哈。
刪除池兄 I found your blog accidentally and found it very interesting and inspiring. I totally agree with your viewpoints. In fact, I also enjoy study mathematical methods and apply it to stocks, but not horse racing, yet..Do you have an email to discuss privately?
回覆刪除歡迎。
刪除poolshunter@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