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病態賭徒劉備教了我們什麼?


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沒有吝嗇筆墨去刻畫劉備的“賭性”:不放任何可以一搏的機會,更好以小搏大。

劉備確實具有很多病態賭徒的特征:不安於現狀,一有機會就賭;越賭越輸,越輸越賭;越賭越大,賭到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都不收手;窮盡一切方法籌集賭本,乞討、詐騙、強搶,無所不用其極;最典型的是,對借到手的資本,無論如何都賴死不還。

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宗室,在劉家天下裡好歹也算是blue blood,雖以織席販履為業,也够得上是個小資本家,日子還過得挺滋潤。據記載,劉備年輕時“不喜歡讀書,只喜歡穿華美服飾,成天嬉犬游馬、酣歌醉曲為樂。”在亂世中能過上這種小資生活的有幾人?

但是,劉備偏不願過安逸生活,而去追求高風險刺激,耍刀子弄劍的賭一把,哪怕是拙於此道。《先主傳》裴松之注引《魏書》趙戩言:“劉備拙於用兵,每戰必敗。”《三國志٠吳書٠陸遜傳》也稱其“多敗少成”。

逢賭必敗的劉備,每次賭輸了,要麼寄人籬下,先後在公孫瓚、袁紹、曹操那兒蹭飯吃;要麼給人家當“看更”,陶謙、劉表都挺器重他這個門衛。但他每每張羅到一點兒資本,馬上又拿去賭。

多敗少成的劉備最後還是賭贏了一片地盤,關鍵在那裡?說明了什麼?池裡漁看來,劉備征戰半生最關鍵也是做得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借荊州”。有了荊州,他才擁有人才、兵馬、錢糧等源源不斷的博奕賭本,讓他賭來西川和漢中。最美的是,他“借”來的巨大資本,不但不需要還利息,更不需要還本金。

不需要還息還本而又能產生收益的借貸,在現實之中有沒有此等美事?有!讓我們看看前文提到過的大賭徒巴菲特,巴郡公司為什麼那麼賺錢卻從來不給股東派息?巴菲特為什麼那麼喜歡搞保險公司?答案就是,巴菲特深諳“借荊州”之妙呀!

保險公司之所以吸引人,在於客戶預付的保費,即浮存金(float),公司取得這筆資金的成本近乎零,相當於借用了投保客戶的錢而不用還本金;而巴郡從來不給股東派息,當巴菲特調兵作投資收購時,又相當於借用股東的錢而不需要還利息。

意想不到吧,相隔1800年,病態賭徒劉備與大賭徒巴菲特的思路居然殊途同歸。可見,“借荊州”是多麼重要的賭門心法呀!

(此文從“舊居”搬來,原文發表於2014年1月17日

=============================================

補充於2015922

大概兩三年前,聽一位左派學校的校長說,現在基本上沒有學生願意選修中史科,真想停掉這一科算了。OMG,什麼叫數典忘宗,這應該也算吧。

但再細想一下,也許這位校長說得沒錯,在學校,學生能透過歷史科學到什麼呢?須知道,歷史教科書編輯的工作,其實跟財演並沒有兩樣。

首先,歷史教科書編輯和財演都是“馬後炮型”,看著表象找原因。財演看到大市升幾點就可以馬上解釋為超賣反彈,跌幾點就是獲利回吐;歷史書裡寫到開國之君必然是英明神武,寫到亡國之君必然是昏庸無道。結果,很多有用的市場訊息都淹没在臭不可聞的口水之中,很多有血有肉的歷史故事都煙沒在輕描淡寫的套路之中。

其次,歷史教科書編輯和財演都是“化粧師型”,有特定的服務對象。有的財演為某些特定的財團服務,有的歷史教科書編輯為某些特定的政治團體服務。財演介紹的股票很多都是包了一層糖衣,歷史書描寫的故事很多都是經過別有用心的包裝粉飾。

真正有價值的投資需要剖開糖衣去探求,真正有思想的古人智慧也需要撕掉包裝去尋找。

8 則留言:

  1. 非常有趣的文章!劉備除了懂得借外,其成功之處亦在於用人之道。自己不懂打仗不要緊,最緊要手下有軍師丶猛將。歷史其實應該多讀,以鑑古知今,歷史其實不斷重演,人類的思想其實一直都沒有改變。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以劉大耳當時的條件,能在三分天下中搶得一席是非常不容易的,當然有其過人之處。

      刪除
    2. 很多時候公司主席是不用實務能力的,只要其理念特出(匡扶漢室、強調正統),自然有CEO(諸葛、法正)、CFO(糜氏)加盟

      刪除
    3. 哈哈,仲有CSO (Chief Security Officer)關張趙。

      刪除
    4. 哈哈哈哈,好一個 CSO。看到的時候,真的是笑了出來。

      刪除
    5. 嘻嘻,唔好諗埋啲衰嘢

      刪除
  2. 劉備的奸其實不亞於曹操, 孫權對佢其實已經仁至義盡, 但係佢仲好意思去話人地搶佢既荊州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真實歷史中荊州是周瑜打下來的,接著周就病逝,親劉的魯肅掌兵權後即勸孫權將荊州借給劉,說孫權已「仁至義盡」一點都沒錯。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