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及“偽價值投資者”誤導大眾的一些謬論,沒想到引起blog友們的共鳴,既有“假值投資”之說,又有“解籤佬”之論,令池某為之噴飯。池某無意得罪任何人,實際上在池某行文時腦海裡並沒有一個要批駁的具體對像,只是對聽到的、看到的一些坊間流行論調,特別是假借價值投資之名行“解籤佬”之實的胡說八道,攤開來討論一番而已,如果有人要傻呼呼的對號入座,是無任歡迎的。
“偽價值投資者”通常都以能看穿股票內在價值自居,是Buy and Hold操作方式的支持者。就算是情況明顯變壞,也絕不會承認自己揀錯股、睇錯市,而會強調看長線,起碼三、四十年,甚至永遠不賣出。如果用塘人兄的“解籤佬”之論來解釋這個現象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風水佬呃你十年八年,解籤佬拖你三、四十年,很正常。
“偽價值投資者”既然自稱有股神般的揀股能力,當然是看不起指數基金的。他們會這樣批評指數基金不合乎“價值”原則:一、指數基金的成份股包含了不少質素低劣的垃圾股在內;二、每次指數成份股換馬時,會被逼買入貴貨。
股票是否應該長期持有,最好還是讓數字說話。買入一只股票,最直接的理解就是投資這家企業的未來發展,如果說“股票的最佳持有期是永遠”,最現實的問題是,世界上有沒有可以“永遠”生存且能賺錢的企業?
公開的數字顯示,美國大約62%的企業壽命不超過5年,只有2%的企業能存活50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國公司平均壽命為10至12年;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壽命為40至42年,1000強企業平均壽命為30年。日本的調查也顯示,日本企業平均壽命為30年。中國官方的數字也表明,中國私營企業平均存繼周期為7.02年,中國集團公司的平均壽命約為7至8年。
上述數據表明,找遍全世界,都不可能找到值得“永遠”持股的企業,而且,持有的年期越長,失敗率更是顯著飆高。真實股票市場裡的情況又如何呢?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網羅了美國工業中最重要的股票,自1896年5月公佈以來,無數成份股進進出出,到目前為止,仍然留在指數中的只剩下碩果僅存的一只GE,長期持股的成功率有多高,可見一斑。
回到港人熟悉的恆生指數,自1969年11月正式向外發報,最初的30只成份股中,現在只剩下6只在列:中電、煤氣、九倉、匯控、電能(港燈)和太古。根據林本利博士的計算,自1973年至2010年,這6只股票中表現最好的是煤氣,明顯跑贏恆指,其次是港燈、中電和匯控,稍勝於恆指,九倉和太古的表現與恆指相若。換而言之,如果當年選擇長期持有恆指最初的30只成份股,40多年之後能明顯跑贏恆指的機會率只有1/30,能大致略勝於恆指的機會率是6/30,而且隨著時間往後推移,這個機會率只會下降而不會上升。
至此,“偽價值投資者”還敢說“股票的最佳持有期是永遠”嗎?別擔心,池某已經替你們想好辯辭了。Jeremy J. Siegel在其大作Stocks for the Long Run一書中,曾以歷史數據來計算1802年以來股票與債券的回報率,得出的結論是股票購買力的增長遠高於其他資產,長期穩定性也優於其他資產,比較了16個國家情形皆是如此,世界的平均回報率與美國的數據相差無幾,長線而言,股票是無敵的投資品,所以此書也被譯作《股票──長線法寶》。
不過,“偽價值投資者”們不必開心得太早,嚴格來說,Siegel所指的長線法寶其實不是個別股票,而是包含了整體普通股組合的股市。也就是說,真正長線無敵的,正正就是“偽價值投資者”瞧不上眼的指數基金。
謝謝池兄提供不同角度的分析, 最近有Blog友分享咗IRR的概念, 令我都思考緊投資時應該有紀律地為資金設一個限期
回覆刪除睇返自己個portfolio, 搞一大輪都係跑輸指數ETF真係唔知為乜, 純計投資回報的話, 我都贊成唔好貪心, 買指數ETF已經係唔錯的選擇
醉心兄不要氣餒。買指數ETF也有可能是錯的選擇,31000點時買和13000點時買有天淵之別。
刪除很好的數據! 也證明把股票放在床底下是不智的。
回覆刪除難道放在床上用?開玩笑不要見怪,哈哈。
刪除不是說笑,真的有人將實股放床底下不管,美其名留給下一代。。。
刪除池某印象中也看過這樣的故事,而且是放了幾代人。那只股票叫「匯豐」,現在市值6000萬。呵呵。
刪除現時坊間上的確有很多池兄提到的“偽價值投資者”,抓住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或價值投資的一兩個特質),就大談自己的投資策略,事實上很多人連自己的回報也未懂得計算。
回覆刪除老實說,要看穿「股票內在價值」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即使是掌握資訊優勢的投資銀行也未必能做到 (說的是他們自身的能力,並非他們寫的那些報告和建議)。散戶們如非在某方面有特別優勢,還是乖乖的學習如何買指數基金較好。
池某覺得買指數基金也是很深的學問,Buy and Hold或月供等簡單手段是對指數基金的糟蹋。
刪除對的,所以流星已特別在如何買指數基金前加上「學習」二字。很多人看不起指數基金,但可能連怎樣投資指數基金都未能掌握。
刪除期待流星兄分享投資指數基金的蹺妙。
刪除留名學習
刪除關於投資回報中股息的處理,本人有以下想法,請各位大師指教。
回覆刪除2015-12-04 一個回報計算的想法
http://edwardyuinvest.blogspot.hk/2015/12/2015-12-04.html
佩服余兄的孜孜不倦。
刪除我很喜歡長線投資,甚至是永遠。
回覆刪除當然世界環境是會變,投資並不能一成不變。
人生有限,很難奢言永遠呢。
刪除人生最長投資約50年。
刪除真的沒有企業能持續增長50年?
如長實,巴郡,太古,怡和,屹立不倒數十載?
見文章倒數第三段
刪除價值兄,你應為指數存在機會率高還是個股機會率存在高?
刪除指數成份股可變,但個股還是個股
如果真的要永遠 買長倉期指有何不何?
若不講回報,因指數會更新,存在毫無疑問。
刪除買期指是完全不同的玩意。
有興趣可到我Blog詳談,這課題很大。
池兄, 呢個文章正, 同我既想法相同, 對於價值投資人常講既 '最佳的投資年期是永遠' , 我十分反感, 也歡迎池兄有空可過來我的blog交流意見.
回覆刪除大家都是會獨立思考的正常人,想法相同很正常。對於奉行價值投資教條主義的投資者,池某談不上反感,他們是對是錯,市場自會獎懲他們,別人犯不著操心。池某反感的是他們到處宣揚歪理誤導別人。
刪除池兄這想法與流星不謀而合,流星亦對那些到處宣揚歪理誤導別人的人很反感,因為有些投資新手可能本金不多 / 已退休,誤信歪理後可能真的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
刪除最難頂的係佢地仲自稱在「幫人」。
刪除小弟亦十分反感。本來我已經多年沒有看BLOG,因為不少BLOGGER寫來寫去都係三幅被,多看無益。直至近日才留意到這種風氣正漫延至新一代BLOGGER,所以才去了幾個BLOG留言,提醒這種怪教條,並小心那些老師的條規。
刪除唔怪得Ivan兄第一次在敝Blog留言時會被自動刪了去「垃圾留言」,做好人要付出代價呢。
刪除過獎,在掃BLOG期間看到池兄、流星兄的好BLOG,才是我的最大收獲。
刪除流星兄的blog正派、專業,既具知識性,又能啟發思考;池某的小賭徒技倆難登大雅之堂,不能相提並論。
刪除好文章, 希望更多池裡漁、流星等Blogger撥正現在「假值投資」的歪風。
刪除多謝散戶兄到訪。歡迎一起交流。
刪除流星的blog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應屬於「唔o岩聽」的類型,影響力亦微小,說十句抵不過眾多「大師」及「達人」說一句,說要「撥正歪風」自然是不自量力,流星只求有個與同道中人交流的地方則於願已足。
刪除池兄自不必說,Ivan兄及散戶兄亦是有料之人,流星亦在幾位身上學到不少知識,只是可惜Ivan兄不寫blog,感覺上少了一個學習的寶庫(笑)。
所有投資物都係似婆仔數,價高就唔應該追,就算價低都要睇值唔值,鼓勵人唔食唔玩每個月將份人工或者借錢去塞入去啲保障唔到生活嘅嘢度無礙係教人自殺。
回覆刪除數計得幾精都好,投資人對股票公司的控制權有限,公司執粒時持股人仲慘過買債券的債權人。
塘人兄真係言簡意賅直指要害。
刪除巴菲特話死左買voo佢地睇唔到
回覆刪除叫佢地買護城河既公司又睇唔到,
連巴郡B股都冇乜人叫去買
如果有時間去查下巴菲特個portfolio
佢地會買入同賣出股票,如果一間公司既價格遠超價值,就應該走,佢地又睇唔到,話hold到永遠
巴菲特的實際操作其實是炒出炒入,Benjamin Graham建議的也是波段操作。池某在「價值投資=長揸不放?」一文曾論及。
刪除http://poolshunter.blogspot.hk/2015/09/blog-post.html
感覺大部份價值投資人都係斷章取義
刪除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應該不是這樣的教條主義者。所以池某才把那些斷章取義或一知半解而自稱價值投資者叫作「偽價值投資者」。
刪除巴郡有短倉期權的獲利,不過塘人卻見到華人價值投資信徒鄙視這類操作,遲下出文。
刪除期待塘人兄大作。
刪除無論投資什麼也好,一知半解肯定無運行。
回覆刪除人有惰性嘛,最好梗係斷估冇辛苦,唔係個個都好似唐勤兄咁個名有個「勤」字。
刪除複式投資盈富打敗了以恆指成份股息率為filter的狗股基金:
回覆刪除虛擬盈富複式增長基金(2015年11月)
http://magician__yan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2185466
2800咁勁架?
刪除師兄不如用不同比例的Shannon's Daemon模擬下,可能都會有意外驚喜。
Assuming x% of all the companies will survive 1 more year, where obviously 0 < x <100: the number of companies that continue to survive will obviously decline exponentially, just like the report stated. The % of companies surviving 50 years is actually x^50, which is small but will never be zero if the sample is large enough
回覆刪除對呀。假設有50間規模一樣的公司,50年後只剩1間存活,而投資這間公司50年的收益達100倍,除非投資人一開始只買一間就買中這間公司(1/50機會),否則收益就不可能有100倍,如果大包圍全買,實際收益只得2倍。但大部份投資人都只喜歡吹噓買中的而避談失敗的。
刪除例如有人一場馬均注投注在5匹馬身上,中了賠率6倍的頭馬,通常只會告訴人說中了6倍頭馬,但實際盈利只得20%而已。
同意你股票不是沒頭沒腦長持就行的觀點,無意冒犯,但這兩段有誤:
回覆刪除---
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網羅了美國工業中最重要的股票,自1896年5月公佈以來,無數成份股進進出出,到目前為止,仍然留在指數中的只剩下碩果僅存的一只GE,長期持股的成功率有多高,可見一斑。
---
---
換而言之,如果當年選擇長期持有恆指最初的30只成份股,40多年之後能明顯跑贏恆指的機會率只有1/30,能大致略勝於恆指的機會率是6/30,而且隨著時間往後推移,這個機會率只會下降而不會上升。
---
從指數被移除的企業不代表回報不能跑贏恒數,除非已做了計算,否則只能說回報不知道,而且回報應計算股息的總回報才有比較的價值。
不知我有沒有記錯,Jeremy書裡好像也有對道指(還是標普?)的最初本來成份股進行回報研究,好像出了指數的也表現不錯。
接受批評,這部份的表述確是過於粗疏,而且有些公司被剔出指數可能是由於兼併收購等原因,不一定是業務轉壞,不過要找出完整資料工作量太艱巨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