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欲成贏家 先數身家

上文提到,資金本身的規模會影響價格從而降低回報率,這是實戰中很常見、而模擬倉或紙上談兵者很容易忽略的。在這裡,要談另一個常被空談者漠視而拖累回報率的問題:對新增資金的處理。

在“守株待兔 等待不理性”一文的留言中,曾粗略討論到對新增資金的處理不容忽視,否則會大大損害投資回報率。有blog友引述某教授的書說,“指數基金比炒賣更容易賺錢,假設一個人設定恆指8倍以下買入,20倍以上賣出,必須嚴格執行,在過往幾十年大約只有兩次機會買入賣出,這兩次操作已經令回報率跑贏很多人。”

是否真的如此呢?最好用數字說話。按“恆指8倍以下買入,20倍以上賣出,必須嚴格執行”這個要求,最近的買入機會是2009年1月和2月,再對上一次已經是1984年7月,很多blog友還未出生呢,而且那個年代還沒有2800,不提也罷。而從2009年到現在,並沒有賣出機會。

假如一個人每月有5000元可以用於投資,按上述要求執行,若他在2009年3月之後才開始投資,回報率就是零;就算是在2009年2月開始,回報率也是零,因為5000元在當年也不夠買一手2800。那就假設他從2008年1月開始儲錢投資吧,儲到2009年1月,等埋月尾出糧,按當月收市價13.4元計,13個月積蓄可以買4500股,還有4700元現金,再等到下個月出糧,以該月收市價12.98元計可以買多500股。之後就沒有買賣機會持貨到現在了。

5000股平均成本價為13.36元的2800持貨82個月到今天(收市價23.95元),加上累計股息4.79元,純利是76900元。相對於當初投入的本金,回報率是115%,成績很不錯。不過,別忘了,這82個月來每個月5000元的儲蓄並沒有停,當然也不能對這些被閒置的資本視而不見。以41萬元的總資本來算,76900元的純利只是18.8%的回報率而已,化為年複式回報率,更是低至2.55%,還遠不如月供股票。這顯然是個糟糕透頂的投資建議。

神級的投資者是怎樣建議的?兩年前,巴菲特接受USA TODAY專訪,他給予投資人的建議是,“你不用每星期或每個月、甚至每年看你持有的股票價格……如果你隔段時間就買進,你就會操作得很好。”

股神這句話足以令“偽價值投資者”們搲爆頭:第一,股神沒有建議買“便宜貨”,而是要不問價格地買;第二,這個方法看上去像是月供又分明不是月供──他沒指明要在固定的時間買,也沒指明要買固定的金額。

當然,如果還記得Edward Thorp說過巴菲特是用Kelly criterion的思維方式來投資的話,要解開這個謎團就一點都不難。

Kelly criterion比較方便用於股票投資的公式是:f = p/a – q/b;其中,f是投入資本的最佳比例,p是盈利的機會率,q是虧損的機會率,a是虧損幅度,b是淨盈利率。

雖然公式中的a、b、p和q是很難作準確的估算,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對於一只升跌機會均等而且有股息的股票,f不可能是零。詳細解釋見“一條公式走天涯”一文。

按照公式,當投資者的資本不斷增加,而市況沒有大變化時,就應該按適當比例把部份資金投入股票來維持f的數值,否則f就會越來越小,離“最佳比例”越來越遠,以致回報率越來越低了。這足以表明“恆指8倍以下買入,20倍以上賣出”之類的投資建議是多麼的荒謬。

那麼月供呢?如果以部份每月新增的資金作月供,情況會比上述的例子稍好,但還是會有f越來越小的現象,只是變小的速度稍慢一點而已。可見,月供股票也是無法取得最佳回報的。

現在回過頭來看,就很容易理解巴菲特為什麼只建議“隔段時間就買進”而不建議月供了,看似很隨意的一句話,卻是嚴謹無比,沒有一點漏洞可以挑剔,這正是股神精明而狡猾之處。

無論如何,至此,投資的大原則可以確定了:是否買入資產,首要因素不是看價格,而是看身家。如果現金佔身家比例過高,就應買入資產。當然,買多買少,還是要看價格的。




後記:

池某前文提及,“雞仔注”對整體身家的增長助益非常有限。很快就有老同學whatsapp來挑機:中10元一注六合彩也無助身家?

池某頓時語塞,只好認衰。沒辦法,六合彩這種缺乏技術含量的極小概率遊戲,池某平時真的很少玩。

沒想到他又出招:幾十倍的冷馬一季沒多少只,幾百倍的大彩池也算是小概率事件,敢說“不勝枚舉”?還是冇例可舉?冇圖冇真相。

池某又語塞了。雖說池某的一大堆公式運作得還算不錯,但遠遠未到想中就中、話贏就贏的境界,輸贏還是要看randomness站在哪一邊的。見“有限的運氣 ”一文。

幸好,今日一覺醒來,發現randomness暗暗幫了池某一把,不然又要被那厮KO多一次了。





28 則留言:

  1. 如果而家有一億咁樣塞入去買穩定的僓券/股票/樓, 已經唔使睇咩野年報, 價格, 回報率等等, 總之就會有股息/租收入, 巴老自己係做壟斷事業, 他更明白好多人"以為"的道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而家有一億...恐怕就沒有思考和學習的動力了。

      刪除
  2. 巴菲特來來去去幾招最關鍵,想得愈簡單可能愈好。

    回覆刪除
    回覆
    1. 弊在佢老人家有時講到好簡單,但係背後的原理不簡單。

      刪除
    2. 呵呵。投資不止要鬥資本鬥智力還要鬥長命。

      刪除
    3. 有資產,短命
      無資產,長命

      那個最慘?做好準備總是好。

      刪除
  3. 呵呵,池兄實在是誤會了,小弟留言並沒有要提出跟從某教授買入賣出的方案,只是想說明合適的買賣時機並不多而矣,買賣從來沒有一條公式走到老,是小弟表達得不好。

    回覆刪除
    回覆
    1. 呵呵,萊士兄誤會了,千萬不要對號入坐。萊士兄如此精明,當然不會被這種荒謬的方案迷惑。
      如池某先前所說,因池某有位同事對某教授這本書奉若神明,深受其害,所以池某才寫此文,陳說其非。

      刪除
    2. 明白,小弟亦在思考在建倉階段如何處理新增資金,亦開始懷疑月供的效果。(不是說月供不行,而是效果在眾多方法中可能並非上品)

      刪除
    3. 對思想和行動都懶的人來說,月供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刪除
    4. 我認為月供係解決某啲每手入場費高嘅股票嘅折衷方法(例如長和,長建) (假如每個月得五千蚊, 之前長和一手要差唔多十萬)

      當然係可以儲夠一手錢先買(但會手持太多資金,又冇股息回報), 但good timing唔易有. 係平衡timing同回報之間, 月供股票似乎係相對好嘅辦法
      唔知你又點睇?

      Acyl

      刪除
    5. Acyl君言之有理,對於入場費高的股票,池某認同Acyl君的看法。

      刪除
    6. 其實仲可以同證券行買貨再分期供款,不過錯timing入貨都會死得好慘
      月供相對呢個做法就冇死得咁慘
      Acyl

      刪除
    7. 池某一直的觀點是,月供不是最優的選擇,但是不錯的選擇。當然,是不是最優,是相對的,是跟可供選擇的選項相比較的。比如Acyl君所提的入場費高的股票,選項就有一些客觀存在的限制。

      刪除
  4. 謝謝分享,讓資金閒置太久損失的時間成本不菲啊,分配好各種資產的比例確是一門藝術 :)

    回覆刪除
    回覆
    1. 高通脹低息年代閒置太多資金與投資失敗無異。

      刪除
  5. 將買賣規則set得太死不是好的投資策略,或者轉一轉用資產配置的思維,例如恒指pe低於14就6成股票4成現金,低於12就7成股票3成現金,如此類推,結果應該較好。

    回覆刪除
    回覆
    1. 森而兄的思維已經接近Benjamin Graham了。見「價值投資=長揸不放?
      」一文。

      刪除
  6. 如果用kelly做股票同債券做注碼分佈 黎做asset allocation 加上 rebalance 會否有衝突?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但沒有衝突,而且應該要有這種思維,見“一條公式走天涯”一文。
      不過具體的最優分配比例並沒有可靠的方法準確計算,只能估估下。

      刪除
  7. 池兄的舊文甚有啟發性,可以說篇篇都是寶!
    流星尤其喜歡池兄在注碼控制方面的分享,如果能完全消化並應用於管理投資組合上,相信能大幅提升資產配置的效果。

    回覆刪除
    回覆
    1. 流星兄過獎了。
      池某一無會計知識,計乜都唔識;二無過人的眼光,估乜都錯。從注碼分佈入手係無奈之舉,至少唔會一舖清袋。

      刪除
  8. 想請問有位博客叫諗sir 經常教人說買直債可收很高息。。例如6 7厘起。。有些好像是藍籌公司發行的。。是否真的無大風險低?? 如用來跟2800做rebalancing 是好選擇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關呢位乜sir的問題,建議多看魔術師的文章。

      刪除
  9. 多謝分享,無意冒犯,但以下計算有誤:
    ---
    不過,別忘了,這82個月來每個月5000元的儲蓄並沒有停,當然也不能對這些被閒置的資本視而不見。以41萬元的總資本來算,76900元的純利只是18.8%的回報率而已,化為年複式回報率,更是低至2.55%,還遠不如月供股票。這顯然是個糟糕透頂的投資建議。
    ---
    由於41萬本金並不是一開始即有,建議用XRR計算回報率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的。回報率的計算不夠嚴謹,只為說明利潤低而用了濫竽充數之法。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