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守株待兔 等待不理性

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對有效市場的定義是:如果在一個市場中,價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獲得的信息,那麼就稱這樣的市場為有效市場。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在一個有效市場中,任何投資人都無法持續擊敗市場而賺得超額報酬。

必須留意的是,這個理論建基於三項假設:一、投資人皆理性;二、信息實時公開且獲得信息無需負擔額外的成本;三、無任何投資人的力量足以單獨影響價格的變動。

那麼,以由大衆“定價”的平分彩金(pari-mutuel)彩池為主的賽馬博彩,算不算是有效市場?

先看一個極端而又真實的例子:2013年4月7日,沙田馬場出現了令人驚愕的一幕,一個冷門三重彩單式組合,竟然有人投注3000萬元,打到只有1.1倍的賠率。該場賽事上陣馬有12匹,三重彩共有1320個組合,這個離奇組合的投注額,竟佔了整個三重彩彩池的81%,而令其它組合的回報率好得超乎尋常。

這一個例子,已可將上述三項假設全部否定。第一,投入大本錢於一個機會率不大而賠率只有1.1倍的組合是否理性?否;第二,出現這宗馬場懸案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信息是否實時公開?否;第三,沒有人的力量足以單獨影響賠率的變動?否!

結論:在pari-mutuel的賽馬博彩中,上述三項假設都不成立。因此,pari-mutuel的賽馬博彩不是有效市場;因此,pari-mutuel賽馬博彩的賠率並不能完全反映所有可以獲得的信息;因此,在pari-mutuel賽馬博彩中持續擊敗市場而賺得超額報酬是可能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個賽局的開始到終結,其實是一個從“0至1”到“0或1”的轉變過程。一場馬開跑之前,每個組合都有機會,可以賦予一個“0至1”的機會率;到派彩時,各個組合的機會就只有“0或1”。

因此,理論上,除非勝出的組合一直保持1.0倍的賠率不變,否則,賠率的每一次變化,只不過是以新的不理性去修正之前的不理性,不管賠率怎樣隨著信息的變化而起起落落,盈利的空間無時無刻都是存在的。當然上述三重彩例子那種極端而明顯的情況並不常見,但那僅僅是程度大小的差別而已,盈利機會還是無處不在。

池某在這裡呼籲各位網友,不要再私信池某問tips了,池某並沒有預知“0或1”的能力,所謂“賭技”,不過是守株待兔,等待別人不理性犯錯罷了。

(此文從“舊居”搬來,原文發表於2014年9月13日。)

==============================================
補充於2015年10月12日:

年前,有人在網上推銷一本分析賽馬賠率的書,開宗明義地說:

這本書對賽馬的資料分析基於一個很強的假設:“賠率反應一切市場訊息”。正如同做股票技術分析一樣:“價格和成交量反應一切市場訊息”。

池某看了這句話頓時心裡“打個突”。大佬,投資如打仗,投入的是真金白銀,尤其是zero-sum的賭局,從來都是逆境作戰,危機四伏,有如火中取栗,下注前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所有想得到的因素,無不如履薄冰地檢驗一番,如華萊士兄所用的字眼,把所有條件都“驗屍咁驗”,猶恐料敵不周,料事不慎,怎能事先就幻想戰場會符合某種“假設”呢?更何況這個假設擺明是錯的。

脫離實際的學府,被稱為象牙塔,傳統的教育確實是這樣,只為方便灌輸“知識”,而故意把知識建構於假設的環境中。比如中學物理的傳統力學,幾乎每一道題都是假設摩擦力或空氣阻力不存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展開牛頓力學的漂亮算式。很明顯,這樣的“知識”,不管學得多好,不管演繹得多深奧,都是無法用於實際的。學識淵博、智慧超群的牛頓爵士在股票市場中鍜羽而歸,不是偶然。

池某並不是要批評或嘲笑那本書的作者,相反,池某敬佩且讚賞任何能突破傳統的新意念、新方法。如果將這些新的想法用於學術討論或技術交流,說不定還能激發新的火花。但是,一開始就把建基於假設而未經實戰考驗的方法當作搏殺工具來sell,顯然是不妥的。不客氣地說,那只是經過技術包裝的不理性而已。

16 則留言:

  1. 世上沒有完全有效率的市場。有效率市場連內幕消息者都不可能打敗市場。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就是嘛。有效率市場存在的話,大家都要喝西北風了。

      刪除
  2. 令我想起王澤基的反轉腦袋投資學中提到,買入恆指在十多年的時間中只有兩三個好的操作時機。

    回覆刪除
    回覆
    1. 量度「時機」的有效指標是什麼?當時機出現時如何能確保自己還有資本操作?

      刪除
    2. 對於股市,用止凡兄post的John Bogle那句話回應更有說服力--我從來不相信所謂的入市良機或沽貨良機。

      刪除
    3. 王澤基在書中解說指數基金為何比炒賣更容易賺錢,計算過歷年的平均PE、最高、最低後,假設一個人設定恆指8倍以下買入,20倍以上賣出,必須嚴格執行,在過往幾十年大約只有兩次機會買入賣出,他解說這兩次操作已經令回報率跑嬴很多人。

      市場有無數經理人、電腦,並不會天天,月月有機會讓散戶獲利,但作上述類似的設定,並嚴格執行,守株待兔,散戶還是可以戰勝大市的。

      刪除
    4. 王教授的方法是典型的理論可行而脫離實際,對打工仔而言,這個方法最大的缺陷是不能有效處理不斷增加的閒置資金。如果一個打工仔一個月可以儲1萬元,第一個月剛好恆指PE 8倍以下,買入。之後恆指升,再也沒有買入機會,5年後恆指PE 20倍,賣出。計埋股息及企業盈利增長,當這1萬元投資賣出時變了3萬元好了。他的回報是200%嗎?仔細算一下,這時他的現金資產是62萬,而5年過去經過一個大牛市,被動收入只有區區2萬元,真正回報率只得3.3%。所以長期來看這個方法的回報率連月供都不如。

      實際上投資指數基金是可以跑贏大市的,而且可以遠遠跑贏,但肯定不是上述的方法,真正有效的方法是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持股與現金的最優化配置。請參考拙作“有波幅冇升幅,照樣贏到甩轆”和“一條公式走天涯”。

      刪除
    5. 池兄高見,的確要考慮新增資金。

      刪除
  3. 多口插口,我認為只單純從歷史數據的計算計出的所謂數據,其可信性存疑。
    以上例,幾十年出現兩次的機會。可能實際上是每一年年兩次,即有可能未來的50年,都不會再出現。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意歷史不一定重複,王澤基的方法也不一定正確,上述例子只為側面說明應該等待合適時機,並經個人分析後才買入資產,而非按照「有效市場假說」升跌市的價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獲得的信息」。

      刪除
  4. 謝謝你的分享!我就選擇月供股票, 算是週期性等待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月供股票操作方便且交易成本低,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其缺點同樣是未能有效處理不斷增加的閒置資金。一般打工仔月供股票都不會去得太盡,令現金越積越多,而且隨著人工的增加,現金的積累比股票快得多。如果這個時候股票已經升到很高的水平,是不是加碼月供就會變成很頭痛的問題。所以月供股票對整體身家的增加其實並不如理論的理想。

      刪除
    2. 如果儲得少錢(買不到一手), 又不急用, 其實自願性MPF都是一個幾好考慮. 最大優點, 無手續費.

      刪除
    3. 池某覺得MPF才是搵笨,因為管理費是按總額計算。

      刪除
  5. 我今天第一次睇池生的文章...很有哲學味而不是單單講賭.
    錯價..點先證明到價值是錯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河馬兄捧場。
      通常我們說的「錯價」,不是說價值錯誤,是說價格錯誤。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