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

資產的陷阱:積穀並不能防饑

古語有云:積穀防饑。此語出自宋代陳元靚之《事林廣記》,已有上千年歷史。如果把“饑”廣義看待為風險或危機,那麼,累積資產以應付可能出現的風險,可說是已流傳千年的傳統投資智慧。

上文提到,大部份散戶投資者所奉行的“通過購買資產來產生收入,再用收入來購買資產,不斷地循環下去,最終獲得大量的財富,實現無需工作也能不斷獲得收入的財務自由狀態”,是一種過於理想的設想,實際上不但對現金流的片面追逐不可靠,即使是累積了大量資產,也不見得就能“自由”。《金融的邏輯》一書就舉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如果把公元1600年時的國家分成兩組,一組是國庫深藏萬寶的國家,像明朝中國藏銀1250萬兩、印度國庫藏金6200萬塊、土耳其帝國藏金1600萬塊、日本朝廷存金1030萬塊;另一組負債累累,像西班牙、英國、法國、荷蘭、意大利城邦。那麼,從400年前到19世紀、20世紀,哪組國家發展得更好呢?當年國庫藏金萬貫的,除日本於19世紀後期通過明治維新改變其命運外,到今天還都是發展中國家,而當時負債累累的國家,今天基本是既民主法治,又經濟發達。

那時的明朝國庫除了藏銀1250萬兩外,朝廷甚至儲存了足夠吃9年的穀糧,結果是證明了積穀並不能防饑,明朝不久就被改朝換代;而當時的印度國庫儲藏了6000萬兩金銀,卻是坐在那些金銀上等著被殖民化。



再看看美國,不但現在負債全球第一,且早在立國之初就是靠負債幸存下來,甚至連獨立戰爭也是靠舉債打贏,美國政府從一開始就是個“破產政府”,或說“負資產政府”,然而這個不斷透支、債台高築的國家,國力卻是越來越強,反而那些拚命存錢堆積資產的國家越見衰弱。

這個對比鮮明的例子猶如當頭棒喝,原來,即使是累積了很多資產,也是不能預防危機的;原來,資產對抗風險的能力,還不如負債。細想一下,似乎又不難理解,如果災害或危機來得又急又猛,造成巨大的成本支出,一夜清袋,完全是可能的。若能將一次猛烈的衝擊分攤到很長的時間,例如未來二三十年,這樣,成功克服危機的可能性當然是更大。

故此,從防守的角度看,對風險的抵禦能力,並不完全在於資產的多寡,更重要的是透支未來的能力;從進攻的角度看,若能以很低的成本把更多的未來收入提早變現並有效運用,自然是更有競爭力,並能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

不過,以舉債來應對危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舉債的成本過高,那只是以一個更大的危機來掩蓋當前的危機,變成飲鳩止渴。對一個政府而言,要維持低成本舉債,需要很高的信用,要避免出現債務危機,更需要保持正確的決策,但正是因為這樣的需要,反而可促成一個國家法治制度的完善。對個人而言,要滿足同樣的條件,需要知識水平的提高、社會關係的經營和個人信用的建立,這也正好能促成個人人格的完善。

“自由”是建基於“安全”之上的,安全受到威脅,就無自由可言。若投資者手上積攢了些資產,就像明朝的明神宗以下幾位君主一樣選擇不上朝、不作決策,“提早退休”,或說享受“無需工作的財務自由”,無異於只為自由而捨棄安全,最終避免不了兩者全失,一無所獲。

庫房裡堆滿金磚銀錠的王朝是失敗的王朝,腦子裡只有錢的人生是失敗的人生。

16 則留言:

  1. 池兄提出了幾個很重要方針呢:

    有錢不等同自由;
    自由不等同唔Do;
    唔Do去保護財富會被掠奪;
    等等.....m

    回覆刪除
    回覆
    1. Yes。全中。自古人生一條路,活到老,學到老,do到老。

      刪除
  2. yes, 夠了錢便咩都唔做退休, 眼界未免不夠闊。 除了投資和個人生活, 我也在一直追尋自己的dream。 努力努力中。

    回覆刪除
    回覆
    1. 若人生窮得只剩錢,會有很多遺憾。

      刪除
    2. 可是人生輸到無哂錢...仲多遺憾...哈哈

      刪除
    3. 錢輸了可以再搵,有很多東西失去了就成世都追唔返。

      刪除
  3. 說得有理,重資產反而轉身慢,危機來到時是最傷的一群(想想1949年中共取得政權,持有土地、物業的富商的下場)。輕資產靠軟實力反而活下來(拎住資金、營商技巧走佬來香港)。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個例子很經典,只顧堆積資產而不考慮逃生門,一個浪就玩完。

      刪除
  4. 謝謝池兄的好分享!非常認同自由是基於安全之上的,當人身安全受威脅時,很多人會寧願犧牲時間、精力及錢財,也要找到一個令他能重新過安全生活的地方。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當然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錢財。

      刪除
  5. 回覆
    1. 有點像吧。但馬屎撈理論其實也有點「虛」,不是那麼有說服力。

      刪除
  6. 元末,張士誠盤據江蘇富庶之地,有大量被動收入,但最後竟是本來最窮的朱元璋得天下。努力永遠是最重要!

    回覆刪除
    回覆
    1. 張士誠打江山初期的名聲是不錯的,但坐上了割據東南的「吳王」之位後,就以為自己已經「財務自由」唔使do了,將朝政交俾了細佬張士信,最終坐以待斃。

      刪除
    2. 巴菲特日日都返工,邊有唔Do呢回事。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