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

投資心理學:股息的迷惑

選擇題一:請選擇A或B
A)有80%的機會贏得4000元,20%的機會不輸不贏;
B)100%贏得3000元。

選擇題二:請選擇A或B
A)有80%的機會輸掉4000元,20%的機會不輸不贏;
B)100%輸掉3000元。

兩條題背後沒有陰謀也沒有陷阱,按自己心裡的意願選擇即可。當然,像魔術師師兄和Joseph兄這樣對數理邏輯特别敏感的人,很自然地第一題會選A而第二題會選B;但第一題選B而第二題選A的也不一定就是“港豬”,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這樣選擇的,包括出題的人也承認自己是這樣的人。

這兩條選擇題出自以色列裔心理學家Daniel Kahneman和其同事Amos Tversky所做的實驗,他們在1979發表題為Prospect Theory的論文描述了這個實驗。結果是,第一題中雖然A的數學期望值為3200元,比B的3000元更高,但80%的實驗對象選擇了B;而第二題中儘管A的數學預期值為-3200元,比B的-3000元更差,但有多達92%的實驗對象選擇A搏一舖。

實驗的結論是,絕大多數的人,在面臨正面前景時會厭惡風險,面臨負面前景時則喜好風險。也就是說,人們有關收益的決策和有關虧損的決策是不對稱的,特別是涉及較大的金額時,絕大多數人寧願放棄公平的博奕,而更願意撰擇固定的收益。Tversky認為,“主要的動力是對損失的厭惡,人們並不是特別憎恨不確定性,他們憎恨的是損失。”

根據Prospect Theory,投資者明顯傾向對前景較肯定的選項“收順啲”,或說支付溢價。即使面前還有一個期望回報更高的選項,但如果實現的可能帶有不確定性,人們還是寧願選擇回報較低但前景相對肯定的選項。

這就解釋了為何大部份投資者都對股息特別迷戀,就算是自稱巴菲特投資法追隨者的,即使是心裡認同巴郡股價較大機會跑贏內銀股的,都不會買巴郡,而去買內銀股。股息的魔力,可以讓投資者放棄追求最優回報,甘於“蝕底”。



Tversky對這種奇怪的行為解釋說,“可能人類快樂體系中最重要、最普遍的持征是人們對於負面的刺激更加敏感...想一下你今天感覺怎樣,然後試着想象一下你覺得怎樣能有更好的感覺...可能僅有幾件事能夠使你有更好的感覺,但是使你感覺很糟糕的事情就不計其數了。”

那麼,對一個散戶股民來說,有什麼比收到股息感覺更好呢?能數得出來的恐怕真的不多。“自己感覺舒服就好”這句話,原來真是有理論根據的。

不過,話說回來了,投資如打仗,既然戰場上有那麼多人甘於“蝕底”,還“蝕底”得那麼舒服,看見股息就像“水魚”看見魚餌一樣湧過去。以數理邏輯作理性決策的一方,若不乘機“搵著數”,對得起自己嗎?

33 則留言:

  1. 謝謝分享!畢竟股息是可自由提取的現金,比起股價有高增長但不派息的個股,散户的preference也是合乎常人心理而已~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那他們為什麼又選擇以股代息呢?
      「個人感覺」和「心理趨向」對理性決策的影響和干擾真是相當有趣。

      刪除
    2. 主要看公司是否能將資金更有效運用,為股東爭取更大的回報,如很久很久以前匯豐「以股代息」,絕對是明智決定。

      刪除
    3. 所以跟着感覺走不知不覺間就會做出自相矛盾的事情來。

      刪除
  2. 呢篇文章十分有趣! 的確是的, 股票市場有趣就是有不同人或組織, 有人只睇價短炒上落, 有人為股息, 有人純粹跟風, 有人自己做決策.

    但心裡質素真係對回報很有影響 (我的回報當然是指'股價差+股息'), 羊群心理都係. 當全世界所有人都買高息股, 認為高息一定穩陣, 全世界既大部分人都係用同一個方法去投資時, 就已幾可肯定這不是一個能帶來'最佳回報'的投資法.

    投資法冇完美, 但如果呢個投資法係人人都用緊, 可以肯定回報不會大大擊倒大市. 所以我經常跟自己說, 要think differently,獨立思考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以投資真係一個幾好玩的遊戲,好似賭波讓盤、捉棋讓子咁,仲要係弱的一方讓人,真係正。

      刪除
  3. 小弟相信,做少數人的一方,勝算是比較大。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通常這種想法都是對的。不過,如果剛好玩這個遊戲的多數都是以理性思維做決策的,做少數的一方就慘了。

      刪除
  4. 謝謝池兄分享這心理實驗。人很多時就是不太理性。不過換個角度去想,樣樣事情都太邏輯,這個世界就會少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就如這個實驗,又如真實裡,每人都如理性預想般選擇正確的答案,池兄也沒有機會寫這篇文了,呵呵。

    回覆刪除
    回覆
    1. 呵。池某的爛文多一篇也許只是污染(投資)環境罷了,但這個實驗對Daniel Kahneman絕對是重要的,Kahneman就是靠這個理論拿到2002年諾貝爾經濟獎的。

      刪除
  5. 森而認為係現實世界中,絕大多數人根本無法確定問題入面80%贏或100%輸呢啲比率既準確性,所以先選擇錯誤,買高息股唔可以確定100%賺到股息,同樣買其他股票亦唔可以確定80%賺多啲,現實同理論始終有分別。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個理論之所以受到重視,正正是因為太貼近現實了。如果將題目裡的輸錢贏錢改為死亡人數和存活人數,就是很多大型災難或疫症所面臨的救援方案撰擇,若只按直覺撰擇,恐怕很難以一句現實同理論的分別去面對200條人命。

      刪除
    2. 森而意思就係現實中大多數人根本唔確定死亡人數,存活人數呢啲統計數字,正如幾多人因為買高息股而輸錢,輸幾多,根本冇統計?

      刪除
    3. 森而兄是把無法確定結果等同於無法作概率估算了。
      把文章裡的「選擇題一」改一下應該會容易理解一些:
      A)玩一個抽籤遊戲,4長1短5枝籤,只抽一次,抽到長就贏4000元,抽到短就不輸不贏;
      B)唔抽。直接贏得3000元。

      刪除
    4. 如果早知有幾多長幾多短,條數緊係易計…

      刪除
    5. Yes。原來是池某表達得不夠清楚。

      刪除
  6. 只係巴郡唔派息,如果連巴郡都派息,唔計股息稅因素,我相信都大把人買巴郡

    其實同股收息,同買樓收租應該都係同一樣道理
    當市平穩冇乜波幅 就收息養戰,有d波幅出現就炒波幅獲利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吊詭之處就在這裡,就算大把人知道買巴郡著數啲,現實中佢地都係唔買。

      刪除
  7. 「既然戰場上有那麼多人甘於“蝕底”,還“蝕底”得那麼舒服,看見股息就像“水魚”看見魚餌一樣湧過去。以數理邏輯作理性決策的一方,若不乘機“搵著數”,對得起自己嗎?」

    雖然理論上是這樣,但市場上以水魚為食的資金眾多,相比起來水魚的資金還算是弱勢的一方,例如高息股在水魚的追捧下不見得會捧出大幅度溢價來(有時會出現此情況,但不多),故有心「搵著數」也相當考技巧。

    回覆刪除
    回覆
    1. 「水魚」不少,搶食的「大鱷」更多,搵食都係幾艱難架。

      刪除
  8. 假如我只能選擇一次,我一定會選擇第一題B而第二題A。第一條選B不盡然是因為厭惡風險,而是因為不值得去冒風險,$3000和$4000差不多,既然可以肯定賺到$3000,那就沒必要為了賺多$1000而面對一無所得這風險。但是,如果不是$4000而是$40000的話,那這風險值得去冒。而第二條選擇A也是因為類似的原因,輸多$1000差不了多少,但假如是輸$100000,那我寧願選100%機會輸$3000,即使輸$100000的機會小至5%也是一樣。
    除非我需要不斷選擇,否則期望值這概念沒多大意義,只有在多次選擇後才會實現期望值這"平均值"。一次定生死,還是要因應實際情況看看划不划得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厲害。Wanderer君提出了兩個影響人們選擇的重要因素,非常到肉。

      刪除
    2. 是的,其實不應只看expected return,還要看risk,即risk adjusted return. 如果sampling size太少,便又回到池兄早前有關射箭的問題上

      刪除
    3. 看似「不理性」的比例嚴重偏高,就是因為參與者都視為一次定生死。

      刪除
    4. 投資者其實每秒都在做投資決定,買/賣/不變(唔理個市就係by default 不變),所以基本上投資就是在「射無限枝箭」。

      刪除
    5. 都有人鍾意一個決定之後就話之佢「直至永遠」架,為之一箭定/輸江山。

      刪除
    6. Yes, I agree. the number of trials should affect the choice between A and B. I suppose when this experiment is done, the implicit assumption is you can only choose one time. So even a mathematician might opt to choose the one with lower expected return,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variance involved

      刪除
    7. Another point is whether the goal is to maximize the expected return or maximize the risk reward ratio (similar to sharpe ratio). The choices with lower expected value in this example have a bigger sharpe ratio

      刪除
    8. 對。可見那個諾貝爾獎有些取巧,並不太嚴謹。
      與Wanderer兄、魔師兄和Steven兄等高人交流真是腦洞大開,賞心樂事也。

      刪除
    9. In the past, I would use the word "irrational" to describe this problem. But when I think about it more deeply, I realize that expected return is not the only criterion that one needs to consider. Also important can be variance, maximum gain/loss, etc. So choosing the choice with less expected value might not be stupid at all, it could be in fact be "smart"

      刪除
    10. 哈。好,下一篇再比啲題目你揀下。

      刪除
  9. 好文。但賭博又同投資不一樣,有時候現金流(股息)對某些投資者比資本增值更重要。

    回覆刪除
    回覆
    1. 唐勤兄提出了另一個很重要的point。對於不同的資本結構,對現金流的考量是不一樣的。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