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

細節裡的魔鬼:動聽的故事

在池某為賽馬數據庫忙得不可開交之際,小情人(前世那個)來搗亂,拿出課本,要給她講“草船借箭”。池某把課本扔到一邊,三國小故事而已,哪需看着書來講?且聽池某自己的版本:


話說當夜五更時候,孔明的船隊已近曹操水寨。孔明下令船隊一字擺開,就船上擂鼓呐喊。

“報~~”,卻說曹寨中,聽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飛報曹操。操傳令曰:“重霧迷江,彼軍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輕動。可撥水軍弓弩手亂箭射之。”

“得令!”毛玠、于禁剛轉身。“慢!”曹操尋思片刻曰:“傳令弓弩手以火箭射之,照亮江面,窺明敵情。”

於是,江面變成一片火海...

“哈哈哈!”,小情人笑完後,還是不依不饒:“不是這樣的。這個不算,再講個‘空城計’。”

“都變燒豬了,燒豬能想出‘空城計’嗎?”池某早就料到她會沒完沒了,才編個“草船火箭”斷其後路。

據史書記載,被曹軍射了一船箭的人是有的,但那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孫權遇襲時乘坐的也非草船,其出發點更非要去“借箭”。至於“空城計”歷史上也是有的,但主角同樣不是諸葛亮,而是南北朝時的宋國濟南太守蕭承之。

一手將諸葛亮由人捧成“神”的,是七百年前那個小說家羅貫中。結果,七百年後,文明能壓碎,真相能篡改。這也說明了,只要故事動聽,就會流行,只要流行,假的都能說成真,九死一生的風險也能說成是萬無一失的“謀略”和無所不能的“本領”。當大眾都習慣了,就不會去細想了,也不會去計較了。

談願景、說故事也就成了“消滅”細節中風險的最佳途徑,無論多麼高風險、高難度、高度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故事夠動聽,都會令人想像為談笑用兵、信手拈來就能擺平。

所以,市場上久不久就會出現少年股神的故事、Excel股神的故事、數學系美女股神的故事...總之故事要神化,結果要美化,風險要淡化。

如果說這些故事過於粗糙、無稽,那麼,政府推銷強積金政策時,不斷宣傳大家退休無憂的故事,有多少人信了?保險經紀推銷儲蓄保險時,口沫橫飛描畫利滾利幾年後利息就夠供款的願景,有多少人信了?金融產品sales推銷迷你債券時,淡化風險美化回報的故事,有多少人信了?財演推薦買股收息時,描繪以股息退休的願景,有多人信了?收租仔推薦買樓時,吆喝加按再加按,一開二,二開四,就能達致財務自由的故事,又有多少人信了?

反正我不信!

22 則留言:

  1. 對的, 動聽既故事或事績都係要諗過先,

    所以有一些人一開口,滿口仁義禮智, 教化世人, 呢d人講既野我一定唔信.

    回覆刪除
    回覆
    1. 呵,別那麼自信。有的人一開口講話就是大殺傷力武器。
      池某記得看過一篇文章,作者寫當時在場聽希特拉演講,在現場聽得如痴如醉,陷入瘋狂,雖然後來細想之下那只是一番空洞無物的話。

      刪除
    2. //作者寫當時在場聽希特拉演講,在現場聽得如痴如醉,陷入瘋狂,雖然後來細想之下那只是一番空洞無物的話。

      我諗起《香水(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的結局。

      刪除
    3. 又是德國人的。這是德國人的特性?

      刪除
    4. 原來希特拉有這樣利害的演說魅力呢。

      刪除
    5. 欣賞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FLB0gweI

      刪除
  2. 我寧願相信是真有其事,俾自己一個希望:)

    只係佢地只給大眾講了美好的一面,做起上黎又係另一回事....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當希望褪色時,失望是會倍大的。
      所以現在人們才日日鬧強積金搵笨,鬧財演呃人。

      刪除
  3. 只要懂得獨立思考,其實不存在「相信」或「不相信」,因為你可以自己去研究、去驗證,然後找出真相。

    就像池兄在文中提到的例子一樣,即使100萬個人說草船借箭的是諸葛亮,只要自己花一些功夫看看歷史,對或不對其實不難判斷。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大膽想像,小心求證。
      對於已發生的要求證,對於未發生的要想像到各種可能性。

      刪除
  4. 謝謝池裡漁兄的分享!故事聽下係得,但獨立思維更為重要。

    對了,你對中國史事認識頗深,應考慮申請長實集團那個年薪過百萬的"中國文化科長"post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池某曾經打過李超人的工。個人經驗是做其員工不如做其股東,不是說做前者不好,只是做後者更好。

      刪除
  5. 「是不是真相有何關係?信了,自己己心中舒服就好。我們還是做回自己能力圈內的事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咦?!似曾相識噃,邊度見過呢?呵呵呵

      刪除
    2. 如果平時做得虧心事多,自然會覺得「心中舒服」好重要。

      刪除
    3. 呵呵。自我安慰?自我麻痺?

      刪除
  6. 動人故事未必係假,真係有人做到,但多數只係啱啱遇上剛剛先會發生,天時地利人和,都係個天行先。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就係囉。要啱啱遇上剛剛啲強積金先夠退休,又要剛剛遇上啱啱先可以食息。點算呢?

      刪除
    2. 冇乜點算,都冇得揀,唯有用自己既方式繼續參與當中,睇下輪唔輪到自己。

      刪除
    3. 揀「用自己既方式」,已經是「有得揀」了。最弊好多人連自己的方式都唔揀,偏信「故事裡的方式」,咁就麻煩了。

      刪除